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国际教育学院
涉外礼仪
当前位置: 首页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1. 个人形象原则。在对外交往中,外事人员应对个人形象备加关注,要力争做到仪容美,表情友好自然,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同时要注重服饰的选择。个人形象作为对外形象的窗口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2. 不卑不亢原则。在外事过程中,外事人员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眼里代表着国家、民族,以及所在的院校。因此,其言行要以自尊、自爱、自信为基础,应当表现得从容得体,堂堂正正,既不应畏惧自卑,也不应高傲自大。

3. 求同存异原则。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差异,要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求同”就是要遵守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不可忽略礼仪的“个性”。

4. 入乡随俗原则。它的含义主要是指在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参观、访问和旅游的时候,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 信守时约原则。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在外事工作中,每一名外事人员要做到慎于承诺、信守承诺。如果确因迫不得已失约,一定要诚恳道歉,如实解释,并主动承担由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6. 热情适度原则。外事人员与外方人士接触时,既要注意为人热情,更要充分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对外方人士的热情、关心要以不影响对方的个人自由,不妨碍对方的工作、生活、休息,以及不使对方勉为其难等为基础。

7. 谦虚适当原则。中国人大都自谦、自贬、很少自我肯定。在对外交往中,外事工作者既不应该自吹自擂,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或者过分谦虚客套,以至于给人以缺乏自信、虚情假意之感。如有必要,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外事人员要善于从正面对自己进行评价或肯定。

8. 尊重隐私原则。在国际交往中,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问题。如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这几个方面均被视为个人隐私,应当予以回避。外事工作者除了要做到莫问他人隐私之外,还应努力做到保护自身隐私。

9. 女士优先原则。女士优先是指在一切社交场合里,每一名成年男子都要积极主动地用实际行动去表示自己对妇女的尊敬,并应想方设法在具体行动上为妇女排忧解难。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并非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而是要表达对“人类的母亲”所特有的感恩之意。

                                                  (来源:高校涉外礼仪初探)